新闻中心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新闻中心
吃牛肉丸怎么能少了粿条呢?
DATE:2021-2-24   VISITORS:1945

  说到广东潮汕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美食,而牛肉丸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,近几年潮汕牛肉火锅更是火遍大江南北。但听潮汕当地人说,潮汕人吃牛肉丸,通常都不是去吃牛肉火锅,而是……来一碗“粿条”。

  潮汕字号的牛肉火锅店,在京城满地开花,多得让来了小半年的我有点惊讶。不过吃了几次,好像也很少感到亲切。大概不是风味的原因,因为味道和口感对路的丸子是可以吃到的;当然也不是因为略显浮夸的店面,毕竟汕头也多的是这样的玻璃橱窗,临街挂着吊龙脖仁匙仁匙柄三花趾五花趾胸口朥,切肉师傅们一字排开麻利炫刀功,光膀子的壮汉舞动大槌敲打牛腿肉。

  想了想,大概是因为即使在汕头,牛肉火锅也不算日常。和牛肉丸有关的乡愁,大多数时候是一碗叫做“牛肉丸粿条/牛杂粿条”的食物,比起吃火锅,那真是稀松平常、小家碧玉得多。

  牛骨、牛杂熬煮的清汤底,几片嫩肉或牛杂,四五六颗牛丸,捞一把雪白的粿条,铺几叶生菜,撒上“蒜头朥”、南姜末和芹菜粒。三两分钟端上桌,像喝粥、吃肠粉一样寻常,就让人满足得要唱饶舌。特别是湿冷的南国冬天,坐在路边滚烫烫的一碗连汤带水嗖嗖下肚,更让人满足得潮州话广州话普通话混在一起唱饶舌。

  粿条是如何诞生的?

  潮汕人历来好食"粿仔脯",其由来已久,究竟是如何发明创造出来的,这里则有一段传说。

  揭阳龙溪都人郭贞顺,生天元皇庆元年(公元1312年),为了避免战争造成的饥荒,遂计划发明一种粮食,既不影响当时粮食,又可久藏,粿条就此诞生!

  河粉来源于广州北郊的沙河镇上有家“义和居”小食店,最初叫做沙河粉,后来简称为河粉。在清朝末期,有一老头有气无力地坐在小食店前,老板娘看见了赶紧端来米粥,连续几天都是端来米粥给予老头,后来老头得知老板娘生病了吃不下东西,就用白云山的清澈泉水浸泡大米,然后熟练地磨好米浆、烧好开水,再把米浆舀进竹匾上薄薄地摊了一层再蒸。

  粿条是什么?

  潮汕粿条是广东潮汕有名的地方小吃,广州人称为“沙河粉”,潮汕人称为“炊粿”、“粿仔”。

  河粉与粿条与有点区别,首先他们的原料不同,河粉比粿条的原料里多加了薯粉、淀粉,其次外形不同,粿条颜色偏白不透明,比较厚、窄,而河粉颜色比较透明,比粿条宽。

  口感也不同,粿条的米味很重,容易断,但是口感顺滑爽口,而河粉的粉味比较大,弹性好,口感偏软黏。

  不得不说,潮汕人在外最想念的食物,就是一碗粿条汤。牛肉丸粿条也好,普通的焯猪杂的粿条也好,盛在一个瓷质“大碗公”,我可以把汤也喝得精光。

  春天走过满街开花的木棉树去吃粿条,夏天的晚风吹过街口我们在吃粿条,秋冬天感冒,只想吃一碗烫烫的粿条,在北京加班不加班的深夜,想念家人想念朋友想吃粿条。